——煙臺東方工業集團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紀實
國慶節將至,為慶祝祖國71周年華誕,煙臺東方工業集團特組織員工,到富有愛國主義歷史意義的晚清北洋水師基地——劉公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2020年9月27日,天朗氣清。一大早,兩輛載著煙臺東方工業集團愛國員工的旅游巴士從集團總部緩緩使出,開啟了一天的愛國主義教育之旅。
乘車途中由導游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要路線和活動安排。在集團喬董事長的帶領下,大家歡聲笑語,組隊PK,一路高歌,車內氣氛甚是歡慶。在喜樂中,抵達本次活動目的地劉公島。
大家在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影留念。
之后大家跟隨導游進入“中日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博物館內陳列了各類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文物、文獻和實景模型。
一進入館內,“1894-1895甲午戰爭史實展”幾個蘊含歷史的黃銅色大字,將大家帶入甲午戰爭的時代。
展館內展示了當年北洋水師的各類裝備、人物介紹、中日幾場海戰的實景還原等,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和感同身受的感覺。痛恨侵旅者的罪惡行徑,為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感到恥辱,為裝備精良的北洋水師覆滅感到惋惜,也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感到慶幸和珍惜。劉公島作為清末北洋水師基地,是當時清政府近代化改革的一次嘗試,隨著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潰敗,使清政府喪失了改革的信心和決心,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遺憾至今。但是甲午中日戰爭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視死如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贊揚的愛國官兵,一句“撞沉吉野”感動國人,“余決不棄報國之大義,今唯一死以盡職”,誓死與“致遠”艦共存亡的鄧世昌;拒絕敵軍勸降,慷慨一死以盡忠的丁汝昌;“茍喪艦,將自裁”為防戰艦落入敵手炸散戰艦,自殺殉國的劉步蟾等,這些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至今被世人所傳頌。
劉公島的近代史是屈辱的,甲午戰爭的戰敗驚醒了當時世人的千年大夢,強烈刺激了無數仁人志士走向了探索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圖存之路。此后的100多年,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同盟會成立、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直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一路走來雖然坎坷,但是中國終于再次在世界大國中站穩腳跟。歷史有時候是雙面性的,劉公島的歷史是屈辱的,但是也因為這段歷史促進了當時國人的覺醒,讓世人認清了當時清政府無能的現實,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走出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出館,劉公島的美景展現在眼前,面對大海,我們心潮澎湃,我們吶喊,實現中國的富強夢,吾輩當自強!
我們深知,時間的齒輪不停轉,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和個人,都應該經?;仡^看看自己的歷史,尋找短板和弱點,總結經驗教訓,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未來。民族復興不是一句話空話,需要從個人自身出發,本分做人,認真做事,不能好高騖遠瞧不起別人,更不能輕視自己。面對當下美國的技術封鎖,仇視或控訴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創新和自強,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戰勝對手。面對強者我們應該懷著敬畏和學習的態度,研究強者,學習強者才能向強者靠攏,實現蛻變戰勝強者。歷史的警鐘還在長鳴,劉公島上鄧世昌高舉望遠鏡遠望的雕像,還在為我們守望東方海岸的防線。
面對屈辱的歷史我們不逃避,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只有擦清歷史的鏡子,才能走好未來的路,才能知恥而后勇。
煙臺東方工業集團將繼續一如既往地,切實履行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帶領全體愛國員工,高舉愛國旗幟,熱愛祖國,跟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貫徹務實的工作作風,將愛國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樹立國家主人翁意識,做好本職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力所能及的事。
下午,我們在國際海水浴場的金沙灘,面朝大海合影留念后,開始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團建活動。
最后,董事長指揮與全體員工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獻禮祖國71周年華誕。至此,整個劉公島愛國主義教育之行旅程結束,大家帶上滿滿的收獲和燦爛的笑容,踏上返程之路。
煙臺東方工業集團
2020年9月29日